3月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其实,早在会前几天,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在会上提出的建议与提案,就已经逐渐走上舆论舞台,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最近两天,相关消息在网上更是频频成为热搜对象。以微博为例,仅在3月4日一天,除权威媒体发布的两会要闻之外,还有十来条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登上热搜榜,可谓“热力十足”。这一局面,一方面说明这些建议提案确有切中要害、直击社会痛点之处,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广大网民关注两会、参政议政的强烈热情。
“建议所有单位都拿出岗位给大学生”“建议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建议增加二孩三孩父母税收抵扣额”“建议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提案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提案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10000元”……细数热搜榜上的这些建议提案,可以从中总结出几点共性。
首先,这些建议提案基本都与民生相关,十分贴近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显得很接地气;其次,与这些建议提案相关的问题,在过去一年里已被反复讨论,形成了呼吁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对策的舆论声浪。兼具这两重属性,这些建议提案自然容易吸引关注,走到舆论的聚光灯下,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不过,建议提案“上热搜”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对各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而言,“上热搜”从来不是他们积极履职、献策建言的目的。身处全国两会这一重要场合,他们的职责使命,乃是运用自身的能力与智慧,代表全国人民与社会各界发声。
当代表委员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时,基于传播规律,舆论的聚光灯自然会指向他们,但这只是水到渠成的附加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任何一名代表委员,都不会把热搜排名当成多么要紧的事,相比之下,能否把准社会脉搏,提出可行方案,推动好政策落地实施,进而解决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真问题,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对一份建议提案而言,其社会讨论度的高低,与其水平质量并不必然相关,但也并非毫无联系。对于这个问题,社会还应辩证看待。
一方面,一份建议提案能引起广泛的讨论乃至争议,说明它一定触及到了某些真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老生常谈,长期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也可能新近出现,具有采取对策的迫切性。这时,一份直指问题核心的建议提案,可以有效起到设置议程、反映民意、凝聚共识的正面作用。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份建议提案与舆论期待相合,并不等于它就具备了足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针对具体社会问题,要找出最优解决方案,既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假设,也需要步步为营,小心求证。
对于一份建议提案的可行性,不论是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还是接收提案建议的有关部门,都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自代表委员的“好主意”,需要经过谨慎论证、得到完善和打磨,才能升级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有些提案建议既受舆论欢迎,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能很快就能落地实施;也有一些提案建议虽然呼声很高,但实施条件尚不成熟,需要社会保持耐心和定力;还有一些提案建议,可能未曾引发公众关注,却字字珠玑、别具洞见,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参考。说到底,只要有利于国计民生、服务于人民利益,不论上没上过热搜,都是好建议、好提案。
责任编辑: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网友看法
1、网友用户5219173224458:北京市车牌限制咋发展
2、网友用户5219173224458:放开车牌,收拥堵费,公平合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