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不干不净孩子没病”有道理吗

进入秋冬季节以来,全国不少地区发生了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现象,很多城市的儿童医院人满为患,不少学校出现整个班级停课的情况。

10月中旬前,大多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三甲医院的医生称,从没见过这么多的支原体感染,而且这波爆发,还无消退迹象,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进入11月中旬后,流感(尤其是甲流)明显增加,有些地方基本上和支原体旗鼓相当。

11月24日下午5时,有人实地走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门诊大楼人满为患。

一位家长排到3000多号,彼时叫到2300多,“五点半挂号,估计见到医生要九点多了,一挂号你前面就是一千多人。”

邪门的是,这波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还呈现出支原体、流感、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叠加流行的态势。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蒋春明最近接诊1名3岁女童,反复高烧好几天,一直退不下来。

检查发现,这名女童竟然同时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5种病原体,实属罕见的复杂型混合感染。

儿科就诊高峰还没散去,各地发热门诊、急诊内科的成人患者量也在快速增加,已经开始出现家庭、单位的小范围爆发、混合感染情况。

从病程看,不少患者的难受程度和时间长度,堪比去年年底放开时的那波流行。

三年口罩刚过去,难道又有敌对分子投毒?当然不是!


就在2023年11月27日,Nature杂志针对近期中国儿童中出现呼吸道感染专门发文,解释了其发生的原因。

香港大学的流行病学家本杰明·考林(Benjamin Cowling)一点也不意外,他认为:“由于过去三年新冠防护措施增加了人群对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今年的病例出现略早。”

Nature文章在解释为什么中国这个冬季内地呼吸道感染这么严重时,用了“免疫债(immunity debt)”这个词。

在流行病措施放松后的第一个冬天,普遍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反弹。例如,2022年11月美国因流感住院的人数是自2010年以来同期最多的。

美国急诊医生和公卫专家Jeremy Faust博士也对中国内地呼吸道感染做了特别关注,他在解释时用了“缺少免疫激活(immune naive)”这样出的表述。

三年口罩期间,特别强大的公共卫生手段,减少了人们对这些病原体建立免疫力的机会。

这些病原体本来会导致儿童每个季节总会偶发感冒,即使自己没感冒,也在和同伴的接触中产生免疫力。

由于免疫系统一直处于保护状态中,没能激活,一旦今年秋冬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传播,对它们没有免疫力的人群,很快就会被揍得找不着北。


病毒的历史远比人类久远,病毒的进化也比人类更快、更狠。

我们不可能隔绝病毒,也不可能用科技战胜病毒。

最终战胜病毒的,靠的还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明白了这个逻辑,就知道这一难关,我们必须扛过去,别无选择。

那么如何增强孩子们的免疫力呢?

首先,要营养均衡,保证睡眠,身体才有充足的能量,来和病毒抗争。

其次,就是要多锻炼身体,让身体变得强壮起来,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住风吹雨打的。

再次,日常生活不能过于讲究,多亲近自然、摸爬滚打,通过和病毒的共存、不断斗争,才能激发自身的免疫力。

我们身边常会看到,不少成天像泥猴似的孩子,身体壮壮的;反之,一些干净整洁得不得了的孩子,反而弱不禁风,动辄伤风感冒。

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干不净,孩子没病”。

当然,如果孩子的体质比较弱,已经中招,还是首先依靠现代医学,熬过这一关,在恢复后,再慢慢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

最后,学爸祝家长和孩子们身体都杠杠滴!

网友看法

1、网友章建诲:全民健康被我们的教育家,资本家给搞砸了啊!

2、网友懒的翻身的咸鱼:城市孩子的发病率,远远远远大于农村孩子的发病率,老家农村的孩子,病的几乎没有,城市里,我娃班里请假了十几个,病的都快1/3了,可怕! 我虽然说不出所以然来,但大概也能悟出来一点端倪,城市里孩子平时吃的和接触的太干净、太单一了,经不起一点点病毒侵扰,就像活在温室里一样,脆弱的很!吃的无非是牛奶鸡蛋面包,以及各种“健康”肉制品,营养过于单一,并且目前健康的标准是啥,低脂低糖低盐,对于正长身体的孩子来说,这真的健康么?健康这词已经被曲解了,而农村孩子基本都是杂食,大人吃什么小孩吃什么,土坑里打滚,身体的抵抗力远远大于城市孩子

3、网友春暖花开之绽放:怪不得我们60后!从小没怎么重感冒!那时:吃丶穿丶特别贫困!现在的秋衣丶秋裤丶羽绒服!几乎没有多少人穿!冬天里面穿件旧了补了补丁的衣服!冷是冷可不感冒!下雪也出去玩!冷也出去玩!哎!

4、网友korpy:我一直说就算经历了新冠,绝大部分人对于病毒的理解还是没有任何进步。就知道戴口罩,尤其是我在外面很开阔的地方也能看到不少女性戴口罩,身边孩子也戴着,身体状态看着就弱小。我也不想去提醒,毕竟认知不一样,这种事无法说服别人。

5、网友张明阳415:过去的认知是一个人每年都应该发几次烧,生几次病,如果不发烧生病,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情,感冒发烧实际上是人体内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在打战,对人体的免疫力是有好处的,现在的人只要有一点感冒发烧就到医院打点滴吃抗生素药,虽然病是好了,但是靠药物的疗效而不是靠自身的免疫力,久而久之免疫力越来越低下

6、网友木昜太郎:若要小儿安需受三分饥与寒

7、网友清新青山5:我儿子马上3周岁,和2周岁的堂妹天天在农村家里疯,无论冬夏,鞋子一天脱28遍,光脚在地上跑,最让我欣慰的是除了预防针,没打过针输过液[大笑][大笑]

8、网友干细胞免疫细胞科普说:还有就是这几年过度消毒

9、网友星辰电控:不是病毒问题,而是观念问题,真想不通现在的人怎么就这么惜命。扎根刺就打破伤风,被猫爪子划一下就打狂犬疫苗,发个烧就输液,咳嗽一下就抗病毒[捂脸] 当健康必须用药物支撑的时候你的钱袋子就掌握在资本的手里!

10、网友范卫社:十多年前一次感冒发烧,当时烧的感觉身体都是烫的,但是坚持没吃药一直到第三天下午好转。至此十多年没有因感冒进过一次诊所,即使有感冒症状一晚就过去了。当时就是听了朋友建议说硬抗可以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工作。

11、网友笨没笨:土属脾胃,脾胃是抵抗力的根源,孩子多玩沙土是好的。再者孩子学习太卷,没时间运动,学校里也不让动。一但孩子感冒发烧就吃抗生素,表面是好了实则伤心伤肾,体质越来越差,再用抗生素,恶性循环下去。还有中医是把病毒赶出体外,人与病毒同时生存在自然界。而西医则每天消毒杀菌,杀杀杀,病毒为了生存只能不断变异,大部分超级细菌都是从医院产生的,是病菌反抗的自然结果。

12、网友只讲实话不喜欢吹牛:国家再不重视食品安全和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中国人就太危险了啊!!!

13、网友一把老剑走天涯:那有什么充足的睡眠?特别是学校,住校早上六点起床,晚上晚自习九点多下课,一个宿舍八个人,洗澡洗衣服去了两个钟,躺床上说一会话十二点了,才能睡六小时,小孩的身体有人关心吗?都是考试上高分。

14、网友lyh13986:明白了这一点 才明白中医一直不研究病毒 只研究人体免疫排毒 思路是多么科学多么正确多么伟大!

15、网友敏锐暖阳URR:请问,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有无区别?其实这些常见病就是人免疫力的问题,城里孩子冬天嗳气,夏天空调,步入空间自然,哪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自身体质是关健,多段炼,吸收新鲜空气,多到野外吸下花草的味道,晒下太阳,比啥都强,有病即时用药才是关健

16、网友豫A美丽梦工厂:乞丐不怎么生病就是这个道理吧

17、网友入世新语:可以理解为,过去三年防护措施太好了,反而弱化了自身免疫能力。现在直面病毒,自身战斗力不行了

18、网友叶子4470652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洁则有病。[大笑][大笑]

19、网友开源通道以礼服人:温室里的花朵,这点挫折正常。人生来就是由探索适应到生存发展的过程。这一代孩子,不干农活,不做家务,家有空调,出门有车,没有风吹雨打,赤脚趟河的经历。身上没有疤,脚上没扎过刺,手上没沾过泥,夏天没有顶着骄阳完成的任务,冬天没有在零下几度体会寒风凌厉的机会,没有口干舌燥的干到嗓子冒烟,也没有饿的上墙爬屋四处搜寻的饥肠辘辘。他们很多该有的体会都让父母的爱给承担了。温室里的花朵终究要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人生吃多少苦是代替不了的。有了体验才能更加从容,让孩子经历的挫折,只要不受伤留下后遗症就放手,孩子需要挫折来打磨,别舍不得,你说呢?

20、网友朴实冰淇淋o9:3岁女童竟然同时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5种病原体,实属罕见。 三年新冠防护措施增加了人群对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三年口罩期间,特别强大的公共卫生手段,减少了人们对这些病原体接触交流建立免疫力的机会。缺少免疫激活。这个免疫债迟早要通过更加易感脆弱体现岀来。 病毒的历史远比人类久远,病毒的进化也比人类更快、更狠。 我们不可能隔绝病毒,也不可能用科技战胜病毒。 最终战胜病毒的,靠的还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明白了这个逻辑,就知道这一难关,我们必须扛过去,别无选择。 那么如何增强人们的免疫力呢? 首先,要营养均衡,保证睡眠,身体才有充足的能量,来和病毒抗争。 其次,就是要多锻炼身体,让身体变得强壮起来,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住风吹雨打的。 再次,日常生活不能过于讲究,多亲近自然、摸爬滚打,通过和病毒的共存、不断斗争,才能激发自身的免疫力。 我们身边常会看到,不少成天像泥猴似的孩子,身体壮壮的;反之,一些干净整洁得不得了的孩子,反而弱不禁风,动辄伤风感冒。 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干不净,孩子没病”。物尽天择,考验的是适应自然的能力。人是大自然的产物,科技的发展巳经让人与千百年来老祖宗自然的规律生活相去甚远,少见阳光少于劳作睡眠黑白颠倒无不增加身体运转的精力成本,损伤搅乱着自身的免疫。现在的身体精神疾病,早衰早逝越来越普遍。因此要想健康,想想与老祖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品质差了多远,看着前辈走出的路,优化前行,才能寿尽天年!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