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点评

2023年的大环境到底如何

开篇:

当我们以一种稍微出乎人意料的方式跨过2022年后,我们就需要像过去那么多年一样,将目光放到前方,把生活的重心放到已经到来的2023年来。那么在经过了经济较为沉寂的22年后,23年,我们将迎来一个怎样的经济状况呢?今天,我们来较为宏观地给大家做一点分析吧。不一定准确,仅供大家参考。

2023年的大环境到底如何?

2023年对于我们的关键词,毫无疑问,是“复苏”。这种复苏和大家过往经验中的复苏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春天里生机勃勃的那种复苏,而是冬天刚刚过去、春天尚未到来的那种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2022年,俄乌冲突搅动世界各个经济板块,特别是能源受其影响巨大。而早就准备好一揽子制裁计划的欧美也顺势搅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使得全球金融遭受欧美,特别是美国的冲击和洗劫。

在此基础上欧洲不得不承受工业外逃的痛苦,去成全美国的“再工业化”。

在更广泛的世界工业体系中,芯片行业更是被美国搞得一团糟,受损的国家只能看着美国的全球驻军,捏着鼻子认了。

“中美国”这种意识形态化的故事也在美国单边发起的对抗中破产,由此带来的美国本土高通胀,在疫情失控的加持下,迫使美国采取了激进的货币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就是全球不得不吃进美国输出的通胀,毕竟美元不单是一种货币,更是一种霸权。

当高通胀加诸自身后,各个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开始猛烈加息。提升的利率客观上达到了抽水的效果,欠发达经济体不得不面临自身经济随时被冲垮的风险苦苦支撑。

连IMF在2022年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都不得不进一步将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放缓到2.7%,比2022年的3.2%还低。

这一切的动荡反应到我们中国身上,在如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自然就是我们的经济也一样受到冲击和拖累。具体表现,就是内需不振和外需回落,人民由于各种原因,在消费端几乎丧失动力,使得消费大幅走弱,从而让经济增长失去了最大的动力之一。

当然,这其中,全球都不能拿掉的一个影响因子,就是疫情。

疫情始终在损害着全球经济。而在2022年,这种损害在我们这儿,因为一些内外都有的原因,发展到了不得不采取更科学和精准且低制度成本的方式来应对的地步。

因此综合这些全部因素,2022年可以说是经济增速回落到了一个较为底部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成为2023年复苏的基础。

当然,这样的复苏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现实的因素在其中起作用,进而造成数值上的放缓。

三个制约经济复苏的问题:

首先就是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还是偏低的,也就是说大家本身的消费还不成规模,大部分人赚来的钱没有投入到消费之中。

2020年的时候,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是38.2%,这很显然是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也包括主要的其它新兴经济体。而最近10年来,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一直呈现长期下滑的趋势,这样的趋势在2023年,恐怕很难回转。

不过这种控制消费,注重储蓄的情况比较符合中国的文化和这个文化带来的生存智慧。在西方经济学的框架下,在不谈收入和分配的情况下,把消费抬高到一个极其错误的位置,甚至为此编排出什么三驾马车是常识之类的说辞,显然并不符合真实的情况。

但辩证地看,消费确实会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从现如今我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要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恐怕在2023年暂时还力有不逮。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恐怕也会为复苏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2021年时,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创下1949年以来的新低,净增人口48万人,创下1961年以来新低。尽管在老年人保障方面我国做得还不错,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是总体劳动参与率下降,总体收入下降。

要知道,人民的收入水平其实才是经济能否复苏的关键,只有提升人民的收入,拉平其中的差距,注意平衡贫富,才可能带来经济真正的复苏。

如今来看,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带来的整体收入下降,暂时很难通过制度和市场两种手段完成调整,那么在整体经济复苏上,恐怕只有诸如康养、丧葬之类的老年人相关产业能受益,而其它部分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年轻人相关产业,会面临增长上较大的压力。

最后,2021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只有1205万人,创下26年来的新低,终于在激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放缓了脚步。

尽管通过将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通过各种货币化的方式,特别是房地产,可以极快地在数值上体现出经济的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的成本之高、基础之薄弱、增长之虚浮,在过往几十年的成本集中爆发于这几年的情况下,表露无遗。

因此城镇人口增速放缓,未尝不是一次让我们缓下来,转向新方向的契机。

但客观地看,这样的情况确实会让数值上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在城市各产业中也会由于城镇人口增速放缓而表现出新增客群不足,因此出现增长相对乏力,竞争相对激烈的情况。

这三个因素,会在23年的经济复苏中起到一定的阻碍,给出一定的压力。

但也正如前面所说,当22年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底部之后,只要23年没有大的变动,那么复苏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多个领域将迎来复苏:

首当其冲的肯定就是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这个领域了。

后疫情时代已经到来,不管我们愿意与否,这就是事实。那么伴随着这个事实而到来的,就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必然要支付更多的成本去采买各种资源。这其中政府也必然需要通过各种转移支付的手段为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提供更多的服务。

这些都会给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带去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而在政策方向上,国产替代进口的基调是没有变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主要方向还是让那些我们自己能抓在手上的,不会威胁到国家公共健康安全的企业更快发展起来。

同时,根据二十大的报告可以看出,健康中国的建设会进一步提速,在供需两端的改革将聚焦在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疗价格体系的深改,二个是多元化支付体系的完善。

前者会扩大国家和地方集中采购的种类和规模,带来行业增长;后者会让医保基金、商业保险和惠民保险等产品形成互助互利的局面,提高投保人在未来对高价创新药的支付能力。

在政策的基础上,面对疫情等公共卫生,我国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卫健委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千人的医疗床位是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不足4张,加上前面提到的老龄化已经来临,那么如何让医疗资源覆盖更多人群,对于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其次会获得复苏的,是金融服务领域。

除了前面提到的后疫情时代因公共医疗而将获得机会的各类商业保险、惠民保险等,随着23年更精准灵活的防疫措施,实体经济在经历一定的阵痛期后将迎来恢复,那么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回暖,社会融资也将重新回到增长的轨道上,这对银行业来说是非常正面的恢复。

另外,诸如个人养老金、债市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也会为金融领域带去新的增长点。但与此同时,由于金融领域终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门槛的,那么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财富分化。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在刺激和支持的政策面上给足力度之外,更是需要加强市场透明度、监管力度和监管的质量,让金融真正服务到该去服务的对象,才可能解决其带来的负面问题。

第三个将参与到复苏的,是和我们日常生活更近的社会零售与消费领域。

过去的2022年,国内线上消费的规模一直在增加,截止2022年1月到11月,线上实物零售占比从2019年的20.7%上升到了27.1%。而与之相反的,是线下零售呈现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的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比2021年前三季度下降了7.5%。而2020年到2022年11月之间,线下商品零售额有14个月是同比出现负增长的。

当23年到来,防疫措施更为灵活,国家对新冠开始实施“乙类乙管”,并将其改名为新冠感染后,在经历一定的阵痛期,也就是大概半年左右的各种动荡之后,大环境会趋于平稳,届时消费会呈现复苏。

我们在这里不评价和不讨论这个情况的出现是对是错,或者我们支持与否,我们只说此后的判断。

当大环境趋于平稳时,必要性的消费对于那时候还在的人来说,是不得不扩大的,因为防疫的成本会叠加进必要性消费之中。那么这会客观上造成消费复苏。同时,非必要性消费,诸如服装鞋帽、化妆品、奢侈品、餐饮娱乐、旅游等消费,也由于此前提到的分化,固定下来的那一批有消费能力的人进行消费,同样会呈现复苏的情况。

加上疫情其实并未结束,病毒依旧客观存在,那么在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存在时,消费者出于自保而会更多选择线上的即时零售,那么诸如美团、饿了么这些平台,和它们所对接的各路商家以及参与其中的骑手们,也将感受到市场的复苏。

第四,在大量的政策倾斜下,房地产在其核心地区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总体到底如何,因为其中各种因素过于复杂,这个话题我们怕把握不住,就不做展开和分析了。

第五,新能源汽车将保持增长。

且随着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将会获得更多实惠。但这背后也会给电网、电桩等基础设施带去压力。

第六,科技领域也会保持增长,其中芯片、核心软件、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会是2023年的重点。

第七,能源,特别是低碳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将继续保持增长。

第八,随着政策的变化,物流会在2023年获得复苏和增长。

后面的几个领域由于其门槛摆在那里,一般人也很难接触和参与,因此我们就不展开了。

总的来说,在经历了让人印象深刻的2022年后,经济增速达到底部后,2023年经济复苏的预期是比较明确的。但也由于这个时代的特殊性,以及过往几十年历史演进的客观事实,在复苏中,呈现出K型分化已经不可避免,且是在收入和消费两方面都会呈现这样的分化式复苏。

如果叠加外部环境,特别是地缘政治持续恶化,比如俄乌战争持续太久,而其它地区也由于经济问题出现新的动荡,在币缘方面美国继续以牺牲世界其它经济体的利益来保持美元霸权,在新冷战方面美国一意孤行,金融、舆论、认知、生物等方面的冲突和压力愈演愈烈,那么2023年会获得怎样的一个复苏,就非常考验我们的内功到底练得如何,到底能不能实现深改了。

这一切,我们虽然保持着信心,但也还是让历史给出答案吧。

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我们是域外编撰者,一群以笔撰商史的人。如果大家喜欢我们的视频,请长按点赞三秒,给我们一个强烈推荐,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转发、收藏和留言,我们下期见。

网友看法

1、网友聪慧百香果66:转发了

2、网友直率叶子vj:[赞][赞][赞]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