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邯郸3名初中生涉嫌杀害同学这一社会事件的发生,让未成年人犯罪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日前在基层调研时表示,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积极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加大教育矫治力度,携手各方坚决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高发势头。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如何?涉罪未成年人有何特征?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有何变化?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我国近十年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数据,带你一同了解涉罪少年的背后。
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下降、呈低龄化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近10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及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5.6万人,占同期犯罪人数比重为4.82%,到2022年这两个数据均分别降至2.8万人、1.94%。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田相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这远低于西方国家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在10%以上的比例。”
从主要罪名类型来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别较为集中。2022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中,盗窃罪、聚众斗殴罪、强奸罪、抢劫罪及寻衅滋事罪分别居前五位,累计占比近七成。与2020年相较,强奸罪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从9.5%增至11.6%。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纳入统计范围以来,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起诉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均呈大幅下降趋势。2022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人数271人、提起公诉人数为684人,分别较2017年下降93.48%、88.46%。
在年龄方面,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近10年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发现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14-16周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数量,在2014年至2018年持续下降后,2019年开始出现反弹,占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比例现已连续2年(2021年至2022年)保持在10%以上。
超八成涉罪未成年人来自问题家庭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近几年引发社会关注的多起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发现相关新闻报道在描述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背景时,多有着“父母离异”“父母在外务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等字眼。例如,邯郸初中生遇害案中,三名未成年嫌疑人均为留守儿童;陕西6岁男童遭13岁邻居杀害一案中,作案嫌疑人杨某“自幼父母离异,母亲在外打工,长期与外公外婆居住”。
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数据,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来自流动式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及再婚家庭的未成年人数量分别排名前五。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北京密云法院刑事审判庭(少年法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刘珍君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监护人监护意识不强,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据其透露,密云法院近五年判处的38名未成年罪犯中,67%的未成年被告人来自离异家庭。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检察院委托专业机构完成的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也指出,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未央区检察院审查逮捕的122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88%来自问题家庭,普遍存在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等问题,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
涉罪未成年人不捕不诉率升高
罪错未成年人既是社会的危害者,同时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近年来,检察机关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2023年涉罪未成年人不捕率、不诉率、附条件不起诉率分别为58.5%、50.6%、37.4%,较2018年分别增加24.37个、27.61个、25.25个百分点。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至2022年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7.1万人,超过97%的被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走上正途,附条件不起诉的特殊预防和矫治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除了教育挽救,依法惩戒也是必要手段。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由14周岁降至12周岁,明确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今年3月1日高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表示,对于实施严重犯罪、性质恶劣、不思悔改的未成年人,依法惩治、该严则严,2023年共批准逮捕2.7万人、提起公诉3.9万人。“坚持依法惩戒和教育挽救相结合,对涉罪未成年人宽容不纵容。”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持续下降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留意到,针对不批捕、不起诉、被判处刑罚、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受刑事处罚等未成年人,检察机关还会通过帮教回访、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开展特殊预防。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计开展特殊预防5118次,开展法治巡讲2.1万次。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数据显示,近年来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持续下降,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效果进一步提升。2022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中曾受过刑事处罚的为1737人,占同期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总数的比例为2.2%,较2014年的3.02%减少了0.88个百分点。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罗韵
实习生 周惠琪
设计:何欣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最高检及相关媒体报道等
网友看法
1、网友迎甲431:未成年犯罪比例下降,很大原因是不判他(她)犯罪。
2、网友多才多艺奶酪zu:先问一下这个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吗[捂脸]很多学校隐瞒不报的霸凌有统计吗?很多都不敢报或故意隐瞒不报的就不算吗?当然呈下降趋势[捂脸]
3、网友永远的25岁:这些个数据确切吗?文中说的“不良环境”造成的未成年犯罪,那是否要追纠造成不良环境的责任者?
4、网友用户7692153679267:学校隐瞒不报的、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还有学生和家长忍气吞声的,这些都有统计吗?
5、网友成熟暖阳G9c:校园霸凌显露出来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6、网友积极的葡萄oD:明知道校园暴力泛滥,却还不把预防校园暴力加入教材
7、网友金胡唯杨:如果受害人也是未成年人,那就优先保护受害人,而不是保护施害人。
8、网友沉着溪流JK:强烈要求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能保护了霸凌者和犯法者,而不保护受害者!
9、网友妮魅嘀:取消未成年保护法,没年龄之分
10、网友1970579:14岁以下的数据缺失,这部分年龄分析不到。
11、网友大燕子70后:未成年不是犯罪的理由,对恶的纵容就是对善的伤害
12、网友想想都觉得老火:一年就将近三万判刑的未成年人 不判刑只警告的就不知道有多少。。。未成年犯罪那必须是重大刑事案件才会这样 。。轻微的都调节了 尽量不给孩子留案底。。现在看看 有多少孩子被霸凌。。。
13、网友肖lm:数据统计方式对吗?主要是犯了罪,你没有判罪!
14、网友智者孔雀sF:涉罪未成年人不捕不诉率升高,造成今天校园欺凌时时发生!
15、网友一切苦难都会过去:你不认为他犯罪,就没数据没记录[呲牙]
16、网友吹牛查理:未成年人校园犯罪可以集中实行劳动改造
17、网友黄福森185:由于对未成年犯罪采用不公开审理,不公开通报审理结果,导致这些处理对其他孩子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18、网友依海贝贝GOU:违法成本太低就会胆大妄为[祈祷]
19、网友有点忧愁的螺丝钉:有的只是没有立案而已,对于未成年违法犯罪更加应该从严从重处理,从小抓起
20、网友521102棋爷光恩:学校隐瞒不报的、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还有学生和家长忍气吞声的,这些都有统计吗?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