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淡淡综合征是情绪稳定还是消极躺平

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 曹大刚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盈

年轻人挤爆寺庙的浪潮没过去多久,“淡淡综合征”又成为他们争相“确诊”的新标签,这类人还有一个别名“淡人”。所谓“淡淡综合征”,就是用淡淡的态度对待所有人和事情。

对于“淡人”来说,返校、绩点、早八、考试,都不值得焦虑;甲方的刁难、堆积如山的工作只是过眼云烟;亲戚的炫耀和毫无边界感的问题可回以淡淡一笑;相亲失败、分手,也掀不起什么波澜……遇到好事不会“哈哈哈”,碰到坏事也不会“哇哇哇”,情绪如死水般稳定是“淡淡综合征”最明显的症状。有网友甚至表示,“只要生活淡淡的,一切都会平安。”

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淡淡”其实是一种平稳的心境,不像“躺平”那么消极,也不像此前的“佛系”一样短暂,相对更为持久。

年轻人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疫情后,社会结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自我意识的状态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社会上,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人们长期处于这些信息的冲击之下,对于生命的觉察、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个体上,所谓的成功越来越难以实现,很多人付出后得到的积极反馈少,安全感、价值感出现缺失。二是城市化进程下,很多人对家乡没有了归属感,童年的记忆、伙伴都难觅踪影,这种割裂也会导致创伤。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回首过去又找不到归处时,就会陷入“淡淡”的状态中。需要看到的是,“淡淡”背后其实隐藏着些许期待,并非完全消极,其中包含着3种情绪。

防御。这在心理学上,又叫“习得性无助”。人们面对被裁员、被分手、考研失败等时,无力感很强,可能刚开始情绪波动会比较大,但这些创伤也在增强人们的韧性和耐性。慢慢地,人们会放宽期待、放下得失心,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各种结果,以减轻外界对自身的伤害。

割舍。很多“淡淡”的年轻人习惯将“没关系”“没事”等挂在嘴边,这种表达其实是将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外显,进而割舍掉让自己内耗的部分,所以会出现阶段性友谊、阶段性爱情等现象。

掌控。人们在受创伤的同时,心智成熟速度也在加快。这一方面会增强识别、预判能力,让人们为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好准备,对生活的掌控感更强;另一方面让人更关注自我感觉和内心世界,更能够接纳自己,心态也就更加平稳、平和,甚至是宠辱不惊。

曹大刚表示,这种“淡淡”的情绪是阶段性的自我调整、自我积累和自我愈合,就像工作累了发会儿呆一样,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人们经历了冷静的思考、积攒够能量,就可以重新出发,迎接新生活。所以,“淡淡”阶段可以看成是人生路上的驿站。如果长时间停留,让情绪不经历任何起伏,则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长期处于亢奋、昂扬的状态,其背后可能也有焦虑情绪的驱使。最好的节奏应该是,面对不同事物时,都能给出相应且适当的情绪反应,让自己像一篇乐章一样有起有伏。

对于正处于“淡淡”状态的人来说,想尽快调整好自己,需要先做到自我觉察,知道自己正处在蓄能阶段,只要没有影响正常生活,就无需刻意改变自己,可以带着这种心情继续前行,一段时间后,就能回归正常。

如果受到的创伤较深,很难自己走出来,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专业人士帮助。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接触大自然、正念冥想等方式,激活自愈能力,多问问自己“我怎么了”“我应该怎么办”;每天快走30分钟,期间把不愉快的事情拿出来,让它们在自己眼前闪现,这在心理学上叫“快速眼动疗法”。之所以会起作用,是因为很多痛苦深藏在潜意识中,将它们拉出来,放到阳光下“晒一晒”,会更容易解决。▲

网友看法

1、网友武当微言:转发了

2、网友发奋图强FFTQ:转发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