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军营“智慧厨房”什么样

自动切菜机、自动和面机、自动洗碗机……走进第77集团军某旅炊事班,没有了往日锅碗瓢盆交响的火热做饭场景,取而代之的是炊事员们有序操作着各种智能设备,将提前准备好的食材按照流程依次放入。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佳肴快速出锅,端到了官兵的餐桌上。

“随着部队现代化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先进技术,从一锅一铲到智能化厨房设备,此次打造的‘智慧厨房’,有力提升了集约高效的后勤保障能力。”该旅领导介绍,“智慧厨房”使原本繁琐的操作方式走向了清洗自动化、切配机械化、烹饪智能化、洗消自动化,大大缩减了人工成本,有效保障官兵“吃出好味道,吃出好营养,吃出战斗力”。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10点,完成菜品入库后的某营炊事员赵永海走进整洁的操作间,从自动洗菜机内取出洗好的土豆,转身便塞进全自动切菜机,一根根火柴棍大小且粗细均匀的土豆丝很快就进入了热油沸腾的大锅。以前需要将近半小时的工序,现在200多人份的“酸辣土豆丝”,只用10分钟就制作完成了。

“这就是‘智慧厨房’带来的便捷!”赵永海高兴地说。说话间,操作间里的4口大锅同时出菜,面食加工间3个蒸箱同时开箱,六菜一汤和两种主食依次端上了官兵们的餐桌。

“智慧厨房”的运用还要从该旅探索集约高效化保障说起。前期,该旅一直施行各营队自办伙食,每天的饮食保障任务十分繁重,人手也非常紧张。

“现在智能化厨房都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我们炊事班也同样可以引入!”该旅某营干部杨增建议来一场“炊事变革”。说干就干,他立即召集营炊事人员研讨可行方案,在讨论中他得知市面上有“厨房机器人”可以解决目前伙食保障压力大的问题。在调查研究了解其性能后,杨增拿着方案找到旅领导汇报。旅领导非常认可,并让杨增所在营进行试点,如果效果好可以在全旅推广。

杨增和炊事员们经过商讨,决定按照“加工制作科技化、生进熟出一体化”理念改造厨房,在市面上招标采购了一批“厨房机器人”,进行试点工作。

“新引进的‘厨房机器人’智能化程度高,操作非常便捷,还可以让我们‘解放双手’,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升菜品质量、改善伙食中去。”该旅炊事人员李吉佰说,如今利用全自动的清洗机、馒头机、炒菜机等智能化炊事设备,使厨房实现清洗自动化、流程信息化,标准化伙食制作更加高效。炒菜、洗菜、切菜,他和战友们只需站在一旁调整程序操作设备,不仅省时省力,还精准便捷。

走进该旅某营整洁的后厨,食材储备、食品加工、烹调制作、饮食就餐、餐具清洗“五区”和畜禽、水产、果蔬、主食“四线”,帮助他们实现了不同属性食品从入库到加工的单线运转。在科技加持下,厨房井然有序,餐饮服务更加高质高效。

“智慧厨房”投入使用不久后,伙食保障虽然高效便捷,但同时暴露出来“用餐官兵众口难调”的问题让某营司务长宫兴国心里犯起了嘀咕:“厨房再先进再高端,最终还是服务官兵的,如果官兵不满意,还谈何‘智慧’?”

“菜是好菜,味道也不错,可吃久了也腻”“吃饱吃好不等于大鱼大肉,我喜欢吃面食,可提供的次数太少”……几番调查下来,宫兴国认识到了问题所在——饭菜虽好,有的却不合官兵胃口。那么,该如何及时了解官兵想吃什么?征求意见中,一条“将食谱录入小程序,让官兵实现‘线上点餐’”的建议,得到很多官兵“点赞”。

“不仅厨房做饭要‘智慧’,满足官兵的现实需求也要‘智慧’。”说干就干,宫兴国在战友的帮助下,做了一次关于官兵们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根据小程序的柱状统计表,及时掌握官兵们的饮食习惯,“早餐要清淡,不宜过辣;午餐不能太油腻,影响消化;晚餐肉食比例调小,避免过饱。”

打开小程序可以看到,里面纳入了200余种菜品、主食名称。官兵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在种类丰富、口味齐全的食谱中自由选择喜欢吃的饭菜种类、烹饪方式,并提出意见建议。炊事班通过后台汇总官兵意见建议,合理制作食谱,据此筹备相关食材和配料。

“我们每餐都按照官兵的喜好灵活配菜,在确保大家吃饱吃好的同时,更要吃出健康。”宫兴国介绍说,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医院和体校,专程拜访驻地医院医生,详细请教科学饮食、饮食健康等相关知识。他们还前往驻地附近某体校“取经”,学习借鉴他们根据学生训练强度调整伙食的经验。

“智慧厨房”融合军营“美团”,让炊事员不断提高菜品质量的同时,也促使着后勤保障各环节由“人工”向“智能”转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融入“智能厨房”的新食谱不仅兼顾了菜品的色、香、味,让官兵吃得开心,更针对大家的训练数据,精准匹配所需营养。

“如今集约高效的‘智慧厨房’为我们‘腾出’了不少时间,以后在干好炊事岗位的同时,军事训练成绩也要名列前茅!”某营炊事班战士张志强说,随着一批智能化制炊设备投入使用,官兵日常伙食保障压力减轻,出菜时间明显缩短,可高效保障数百人用餐。他们也可以将更多时间投入提升菜品质量、参加野战炊事保障研究中去。

“我方炊事物资被‘敌’打击损坏,上级命令我班在60分钟内,将饭菜送至预定地域……”不久前,一场演练在川渝腹地悄然打响,随着“特情”下达,刚刚结束武装拉练的炊事人员迅速取出工具,就地“挖灶埋锅”展开野外保障训练。只见炊事员们分工有序、紧密协作,提前15分钟便将热气腾腾的“四菜一汤一主食”前送到了演训一线的战友手中。

“有了‘智慧厨房’,我们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升专业技能上来。”训练场上,炊事员们不仅穿插组织武装3公里越野、战场救护和地图使用等基础训练课目,还将快食制作、热食前送等专业课目组织连贯训练。

忙完了一天的训练,炊事员李武聪说:“现在训练时间多了,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炊事员的第一身份永远是战斗员,不仅要‘下得了厨房’,更要‘上得了战场’。”

某营炊事班班长安治万至今仍记得一次野外保障时的情形——部队机动时间突然提前,虽然自己和班里战友早有准备,可是炊具的展开和撤收费时费力,导致饭菜没有及时送达,演训一线的战友们甚至连一口热饭都没吃完便紧张投入到随后的训练环节中去了。

“这次任务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处置突发情况能力不足!”如今,有了“智慧厨房”,安治万更能一门心思制订野战炊事方舱和野战给养单元训练计划。按照野战炊事方舱“快速装卸、快速展开、快速制炊、快速清痕”的“四快”流程展开训练,摸索出“车动人不停、车停就开餐”保障模式,他们把饭菜提前“打包入盒”,采取保温箱直送休息地等方法,总结出“人等饭”转为“饭等人”的野外保障理念,确保官兵演练过程中随时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该旅领导介绍,除了平时搞好静态、定点伙食保障外,他们还着眼练兵备战实际,根据“任务牵引、集中施训、岗位练兵”的新训法,紧盯野外炊事保障需求展开针对性训练,着力推动伙食保障手段向“打仗型”转变。该旅还定期开展伙食评比活动和意见征集活动,目的就是树立“既要驾驭新技术,又不丢掉基本功”的工作导向。

2023年年底,该旅某营炊事员段宇轩不仅炊事业务能力强,军事训练成绩也被评为“优秀”,年终被评为“四有”优秀个人。他深有感慨地说:“这也要感谢单位的‘智慧厨房’建设,科技赋能,助力我们成为炊事‘保打赢’尖兵。”

闻苏轶 李国强 刘新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