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专家:中国退休年龄在全球相对较低

2023年中国经济处在疫后恢复态势,经济复苏并未出现预想中的那样快速反弹,如何评价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态势?展望2024年,消费、房地产、人民币汇率等走势如何。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在百度《有识》栏目就当前一些热点话题做了分享。他认为多数城市仍高度依赖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雇员的消费。他们是过去最稳定的消费群体,如果他们的收入受到影响,未来消费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对于房地产问题,他认为市场上多数声音预计触底的最快时间是2025年,这之后会有一定的反弹。

1、如何看待2023年经济数据?

2023年GDP增长5.2%,与我们预期一致。由于2022年基数低,只有3%,中国在正常情况下应能达到5%的水平,但还需关注问题所在。在这张成绩单中,问题最突出的,我认为是房地产,房地产拖累了经济增长,而其他如消费、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表现还可以,存在着一些亮点。制造业投资非常火爆,制造业的产出如新能源车、光伏、造船和半导体等行业有显著进步。出口方面,中国去年汽车出口全球第一,造船业出口也在向上攀爬。在进口方面,进口替代现象明显,像半导体之类的高科技元件已实现国产化。总体来说,这些进步令人高兴。

但还有一个问题让我们有一点忧心。到去年12月我们看到CPI处于不到0.5%的水平,PPI已经连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负值,去年12月PPI同比下降2.7%,因此大家就可能会担心是不是通缩的风险在增加,我认为管理层应注意这个问题,并随时准备采取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以避免经济陷入通缩。因为如果发生通缩,再加上房地产部门的困境,将对经济造成影响。至于政府债务方面,中央政府债务状况良好,但地方政府债务可能比表面看起来更糟。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大规模削减开支,包括公务员的工资,这导致许多公务员收入显著减少。

中国除了一些制造业和有拳头产业城市,其他城市仍高度依赖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雇员的消费。他们是过去最稳定的消费群体,如果他们的收入受到影响,未来消费能力肯定会受到影响,这也可能对未来经济产生影响。整体来看,2023年的经济数据有喜有忧。喜的是制造业越来越发达,我认为可以说中国制造业是世界级的,这并不夸张。忧的是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和通缩风险依然存在,意味着未来一年甚至到明年仍面临许多挑战。

2、如何看待当前资本市场表现?

股市下跌的问题比较复杂,有时可能找不到具体原因。我个人认为,从5.2%的成绩来看,它符合政府对经济的预期。但从市场的角度看,5%左右的增长率可能被认为较低。但我们要实事求是,我记得在2023年初,当政府公布5%左右的目标时,市场对此有所反应,认为目标定得较低。特别是与前两年相比,2020年只有2.2%的水平,而2021年超8%。现在又回到了5.2%,这引起了一些担忧。另外,这可能与政府部门对经济的预期的表述也有关系。政府部门的口径是设定了5%的目标,结果我们达成了它并稍稍超过,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市场对此不太买账,可能认为本来应该有更高的增长,而政府满足于5%,未来是否会设定越来越低的目标并满足于达成。

我觉得整个市场,无论是香港离岸市场还是国内在岸市场,都存在一定的市场情绪,这可能导致当天的调整。当然,目前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如美国较高的利率,原本预期3月份就降息,但通过对一些数据或者美联储官员的发言的分析判断,降息可能推迟,这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此外,地缘政治问题也加重了中国投资者的担忧。综合多种原因,资本市场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情绪较弱,信心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负面的调整也是正常的。

3、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形势?

关于房地产问题,从价格和开工量两个方面来看,认为今年就能到底的想法可能有些乐观。近期我与其他的首席经济学家一起在上海开了个会,大家对房地产问题的困难有一定的共识。有人认为说上边可以出台一些比较有力的政策,就所谓的“大招”,也有人认为要单纯依赖房地产自己的市场机制来调整。尽管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普遍认为房地产问题可能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无法完全解决,大家预计触底的最快时间是2025年,这之后才会有一定的反弹。但是,个别城市可能不一样,对于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由于之前价格过高,供给没有明显过剩,可能过一段时间,大家发现因政府卖地少,房地产商楼盘建得少,无法满足刚需,可能会提前出现反弹,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确实存在供给过剩的问题,因此这些市场的出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然而,由于我们是一个统一大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购房者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当看到北京、上海的房价下跌时,这些小城市的民众可能也会感到害怕,不敢去购房,这也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房地产市场的已经调整很久了,但仍需要更长时间来解决问题。

此外,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与海外有很大不同。很多开发商,尤其是民营开发商,现在面临资不抵债的问题。他们的欠款可能会影响上下游企业,这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时间变得更长,过程也更痛苦,因此,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时间不宜过于乐观。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希望在中央政府的层面上能够出一些“大招”,以快速解决房地产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当然,市场的部分可以慢慢调整,但有些问题不是市场可以自己解决的,例如,现在看来房地产开发商的旧有开发模式有很大的扭曲,需要外部强力进行校正,然后再让市场去慢慢调整。因此,我个人还是希望政府能够采取一些“大招”,特别是针对房地产市场。

4、如何看待产业链的转移?

现在产业链外移主要是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一些担忧,导致一些国际企业采取“去风险”或“近岸外包”等措施,将原本在中国布置的产业链外移。这种外移不仅涉及企业工厂的外移,还包括要求提供商将自己的部分产能、车间也一起迁移。例如,苹果要求其在中国的供应商跟随它前往印度,因为苹果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希望在印度显著提升其生产量。在方向上,大家讨论最多的是近岸外包,其中拉美的墨西哥、亚洲的越南和印度是比较容易受益的地区。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波兰和西班牙,这些已经是相对高收入的国家,也可能从产业链外移中受益。

对于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我们都希望这些产业链能够留在国内,因为过去制造业的显著进步和今天世界级的制造业体系,主要得益于我们一直在做相关的工作,“learning by doing”,“干中学”,我们通过学习他人的东西,得出自己的技术,如此,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上不断向上攀爬,这也是中国制造业过去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人家把部分工厂搬走,那对我们的未来发展进程确实有一定影响。此外,这对于就业也有重要影响。过去,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雇佣了大量工人,包括纺织和电子行业,比如说富士康,这些企业对于国内的就业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如果产业外移,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影响。最后,我们的一些技术也会受到影响。我们知道,当你会做一样东西时,周边的其他产业可能会慢慢兴起,形成了一个产业聚集的现象。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研发的一些高精尖技术。因为我们有制造,所以会形成很多积累,包括管理技巧和经验。除此之外,“干中学”也会帮助我们形成很好的技术。然而,在产业外移的过程中,这些技术恐怕也会不可避免地向外转移,因为很多时候产业外移会带走中国的员工。

这些其实都是一些不利的方面,但目前从国内管理层对于产业外移的态度来看,还是比较宽容的。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很多时候产业外移并不是中国本身的问题,而是企业需要迁移,如果中国不允许多这些企迁移,那么这些企业可能面临没有工作的困境,而如果允许企业向外迁移,这些企业可能在海外开辟出新的天地。此外,很多时候企业并不是将所有生产线都转移出去,只是部分转移。

所以很多时候产业外移是无奈之举,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有益的溢出。在这种情况下,明显还是有限的。我这里提个醒,看到产业外移时,要考虑到不同的背景,有些外移是海外的供应商要求,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们不应该加以太多限制。但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有些中国企业要到国外发展,是否与环境有关。我和一些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在中国搞创新后很快就有仿制者,所以花很多钱搞创新,开发出新品,如果在中国创新并推向国内市场,由于中国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竞品很快就会出现,如果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充分,就会导致价格被压得很低,企业利润微薄。所以有些企业采取这样的策略:开发出非常好的产品,不在中国发布和生产,而是选择在海外生产。因为在海外竞争较少,企业可以先赚一些利润。等到海外竞争加剧,利润下降后,再考虑回国与同行竞争。

大家说的所谓的“卷”,国内就非常卷,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就需要好好考虑为什么会这样?政府到底能够做些什么?能够让这些企业不把自己的生产移到海外,让他们本土创新,本土进行生产,本土进行销售。我认为对于不同的情况,我们的政府需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然后再推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就像我所讲的,它关系到就业、产业的升级、技术的不断进步,所以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对这样的事情做更多的研究,然后再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5、如何看待2024年人民币外汇走势?

人民币在2023年确实面临了很大的压力,汇率一度贬值超7.3,接近7.4,这是疫情期间创造的历史最低点。政府不希望出现大规模贬值,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资金大量流向海外,增加新的贬值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开始发力外汇市场,但介入的时间不是很长,随着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的变化,压力得到缓解。从全球角度来看,去年影响各国汇率的最大因素是美联储的加息。一些国家跟随美联储加息,其货币表现相对较好。而中国、日本等执行独立货币政策的国家,由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其货币在去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其中日本贬值幅度更大。

总体来看,贬值压力主要与美国的货币政策有关,因为汇率是相对价格,受到他国经济情况的影响。但是这个问题在今年应该会有所缓解,尽管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有所推迟,但已意识到加息可能接近尾声,降息只是时间问题,要看美国未来经济走势如何。去年11月开始,市场情绪有所恢复,人民币出现一波升值。

在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变化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更多影响,因为市场对美元的预期已经相对一致,对于中国,需要关注是否有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也是我参加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得到的感想。关于降息,大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期是存在的,因为中国目前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这还没有实现,但是风险在不断增大,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实际利率偏高,所以有必要对利率进行一定的调整。经济学家们的意见通常很难达成一致,但在货币政策上,大家普遍认为可以通过降息和其他货币宽松方式进行调整,这是一个难得的共识。因此,我认为今年实现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将对经济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降息可能会导致汇率受到负面影响,因为美国可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利率环境,导致息差进一步扩大,资金外流压力加大。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中国无论是汇率、股票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信心不足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疫情后经济反弹不强劲,大家对经济前景比较悲观。如果降息能够有效,将有助于挽回经济下滑的压力,提升大家对经济未来的信心,这将支撑资产价格,对汇率、房价和股票价格都有正面作用。因此,这两种力量之间的拉扯将会持续存在。政府需要权衡这些因素,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个人还是认为这种信心的正面力量会更强,原因在于美国的降息是可以预期的,它今年降了之后,明年还会降,所以在这样的大的环境下,我们判断人民币可能会有一定的升值,当然这个升值的幅度可能不会太多,我们到年底的预测是以美元来计,将到1:6.9,现在大概是1:7.2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从现在到未来应该还有3个点的小幅升值,我们也猜想升值可能在下半年出现,原因在于上半年无论是中国的降息还是美国的降息,即便发生,次数应该也比较少,大势还没有完全确定。如果中国在降息之后,能够把自己的经济预期提升起来,那么下半年再配合美国的这种降息,应该说对于我们的汇率是有很好的支撑作用,这种升值绝大可能会发生在下半年。

6、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如果进入人口负增长状态会有哪些影响?对刺激生育有什么建议?

从全球角度来看,许多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包括日本、欧洲和韩国。以日本为例,虽然人口负增长对其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被夸大了。除了人口负增长,日本还面临其他问题,如泡沫破裂和不正确的政策,这些都对其经济状况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经济问题归咎于人口负增长。相比之下,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但对经济的破坏程度没有日本那么大。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而年轻人口不足,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同时,消费者数量相对增加,给养老金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因为工作人口减少,需要抚养的人口增多,现有的养老金体系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较大负担。这种影响在出现老龄化和快速老龄化的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另外,人口负增长会导致社会创新活力不足。大家通常认为年轻人更具有创造力,当一个社会有更多老年人的话,就有一种所谓的“暮气”,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还可能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来解决。但总体来说,人口负增长可能会对社会创造力带来影响。我们知道现在的经济最重要的发展动力是生产率的提高和创新性。中国制造业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在“干中学”,在不停地创新,所以人口负增长可能对于这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也不能说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就确定了。我认为无论是2022年还是2023年,大家多多少少对于生育的选择是受到疫情影响的,那么到2024年我想可能会有一定的恢复。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之前的这种独生子女政策,导致育龄妇女越来越少,这可能进一步加剧人口负增长的趋势。那么这对于未来的生育率肯定是会有一定影响。从政策角度来讲,如何能够对冲,或者说是如何来鼓励生育,我相信,不单单是对于中国,应该是对于全球都是很重要的话题。对于中国来讲,我觉得还是有一些空间的,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智能化、自动化替代劳动力。在养老金方面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现在中国的退休人士的年龄在全球来讲是相对比较低的,特别是跟发达国家相比,美国退休年龄六十七岁,很多欧洲国家退休年龄也超过六十五岁。

在创新能力方面,中国的好处是人口基数大。有一千万人创新和有一亿人创新,这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参与创新的人数其实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要提高个人的能力,增加人口的素质,增强他们参与创新的能力,如果外边再有好的环境,那么我相信中国应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毕竟我们的人口基数很大,不到1000万的出生人口其实是很多国家人口的总数。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2012年时,还是日本前首相安倍在的时候,就推出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比如说对于育龄妇女的补贴,建幼儿园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么在政策这样的杠杆调节之下,至少抵御人口问题对于经济的冲击,让它最小化,应该说是非常有希望。特别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是中等收入国家,那么还是有很多空间来发展经济。所以如果政策得当的话,我想人口问题对于我们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备注:本文分享于2024年1月19日】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