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小土豆”里的语言密码

光明网评论员:哈尔滨的文旅热潮正在复现“淄博撸串”的盛况。昵称南方游客的“小土豆”“小金豆”,喻指广西小游客的“小砂糖橘”,成为媒介传播关键词,连续多日登上各类热搜、热榜。

图源新华社

在互联网上使用转喻的词语指代一个群体,尤其是地域群体,本来容易引发歧义。但此次“小砂糖橘”“小土豆”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情境,被赋予了一种“可爱”“萌新”的意味,隐喻了来客的尊贵、主人的谦卑,传递了一种热忱甚至宠溺的氛围。

一些媒介传播、公共讨论的规律,正在被普罗大众下意识地应用着。比如,对高共识性话题的甄别。从吃货人设开始讨巧时起,人们就慢慢发现,在以挂黑、互踩、拉黑、开撕为常态的新媒介社交中,饮食的讨论是难得的、参与度与和谐度双高的议题。打工人的辛酸与愤怒可以由一句“干饭去”收尾,各有立场的人不妨碍共同“吃瓜”,在其他议题上激烈对立的人群可以同看美食博主探店,而甜咸豆腐脑之争、甜咸粽子之争,几乎已经是网络媒介上最松弛的“争议”。淄博因为“撸串”而爆火,“小砂糖橘”引发善意刷梗,都是对共识度底层逻辑的会意。

并非所有回归生活的议题,都是可以放松讨论的。一个有意味的现象是,“饮食男女”这一代表市井生活的词语,却在新媒介传播中被分置于不同的光谱中,“饮食”成为了和谐度最高的地带,“男女”则明显已是互联网中最紧绷的议题。这里面的原因分析起来可能相当复杂,也会有很多社会文化参数,但有一点区分倒是可以说说:“男女”是高观点性、低游戏性的议题,参与者必然是强输出的;“饮食”是低观点性、高游戏性的议题,参与者会把姿态放得比较低、比较松弛,这让话题本身变得较为安全,甚至可以当作社交货币使用。

这种放低身段以主导议题的方式,在去年夏天淄博的文旅宣传中获得过一次大规模的试炼,此次在哈尔滨文化形象的塑造中,又得到了一次明显的验证。文旅部门的策划推动固然是始动因,但大众在媒介社交中所获得的下意识训练,所推动的集体叙事,才是两座城市出圈的基础。为了对冲“小土豆”“小砂糖橘”可能产生的误读,当地公众自嘲北方“大地瓜”、东北“大冻梨”,就是一种在网络社交生活中所形成的自觉与敏锐。在一个人人都是传播主体的时代,传播流向只能来自于这种集体选择,而很难想象由一两个主体、一两个机构引导和策划。

宠溺游客的叙事模板,已经被使用过两次,未来的传播效力可能会一次较一次更小。不过,寻找高游戏性的话题,树立低输出者的姿态,仍然是可以把握和不断应用的媒介规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网友看法

1、网友上进精灵mo:小金豆、小土豆、小砂糖橘、这些称呼太可爱了!

2、网友Lei高磊:希望以后城管也有一个可爱的名字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