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冰城哈尔滨的旅游热度与当地温度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最低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一边是不断从全国各地涌入的游客,以及社交媒体上有关哈尔滨冰雪游的各种“热梗”。
据黑龙江省文旅厅消息,2024年元旦假期期间黑龙江旅游人气火爆热度屡创新高,多项数据突破历史,全省累计接待游客(昵称“小土豆”)66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高出全国增幅18.4个百分点。旅游收入69.20亿元,同比增长364.7%,高出全国增幅164个百分点。
省会哈尔滨市文旅局提供的大数据测算,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此情此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去年从全国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的山东淄博,也有人将哈尔滨和淄博相提并论。
对此,上观新闻1月3日刊文《因“宠粉”火出圈的哈尔滨和淄博,不应是全网爆吹的特例》认为,但淄博不应成为哈尔滨的对标对象,作为省会城市,哈尔滨的旅游资源和综合条件要比淄博好太多。
文章认为,人们更期待的是,淄博和哈尔滨的“宠粉”式揽客,未来有一天不再是被全网爆吹的特例,而是大家习以为常的风景。到那时,游客走到哪里都可以收获热情友好的接待,中国将从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山水资源丰富的旅游大国,转变成海内外游客近悦远来、愿意多次到访的旅游强国。
央视网《新闻+》栏目近期也在节目中关注了“从淄博到哈尔滨,靠什么赢得游客的心?”这一话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节目中认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从淄博一直到哈尔滨,都体现了如今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内在逻辑规律,那就是为广大游客提供有品质的生活、有温度的服务和更多的善意,景观之上的美好生活正是现在游客所关注的,而哈尔滨此次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真诚打动游客,也换来了游客的真心。
戴斌分析,这些年从淄博一直到哈尔滨,都体现了如今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内在逻辑规律。从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上,它们都为游客提供可触可感的项目。无论是政府、公共部门、商业机构,还是城市的居民,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善意,一个有品质、有温度、有善意的城市才是游客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做一个令游客满意的季节景点是容易的,但是长期让游客感到善意、温暖和高品质是不容易的,希望哈尔滨等城市能够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那么其他城市可以从淄博、哈尔滨等城市的出圈获得哪些宝贵经验?
戴斌在上述节目中认为,要点应该是把功夫花在平时。希望更多的城市不只是看到哈尔滨在假期期间某一个点上的成功,而是要看到系统性的成就,涉及到旅游城市目的地形象的建构与推广,涉及到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完善,涉及到投资项目市场主体的培育,以及政府对旅游市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些方面构成了整个旅游目的地接待环境的全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地方要想长期发展,一定要让价格增长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既不能简单地实行最高或者是最低限价,也不能任由市场规律无限制涨价。所以可以通过数据的预判、相关信息的发布让当地的居民、商家和经营户有一个合理预期,把价格定在前面,不要坐地起价,或者出现“价高者得”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留存住游客对于当地旅游的热情。
山东媒体大众新闻客户端1月3日刊文《接棒淄博,哈尔滨为何成为网红城市新顶流?》。文章分析,为什么是淄博、哈尔滨,而不是其他城市,先后成为后疫情时代文旅消费的流量冠军?答案虽然复杂,但细想起来,也有共通之处:
以诚为起点。疫情期间,数千大学生在淄博隔离。淄博没有把他们视作“负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交差”,而是以一颗父母心给予学生人性化的服务,在隔离期满时还发出了再来淄博吃烧烤的邀请,由此埋下双向奔赴的种子。哈尔滨的第一波出圈源自一次退票。由于赠送的项目排队时间过长,部分游客要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退票。在很多人看来退赠送项目行为属于失当,但当地却摆出诚恳姿态,公开致歉,连夜整改,一举赢得了旅客的心。
充分尊重满足游客需求。在我们的既有认知中,人处异乡往往就会陷入弱势,这种弱势不仅体现对目的地城市的陌生,更有衣食住行诸多需求难以方便快捷获得满足,正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而淄博和哈尔滨的出圈让人意识到,外地出游可以像回家一样温暖,目的地也可以向下兼容游客从就餐、住店到认路、更衣等琐碎的需求。这种不是停留在口头的“上帝”,而是真正的被重视,甚至被宠爱的甜蜜感觉,换做谁,不愿来体验呢?
激发当地群众广泛参与。无论是人造月亮、冻梨切片,还是全员夹子音,哈尔滨人“内卷式”的热情让外地游客们大呼上头,也让本地人戏称:“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回想去年的淄博,普通市民同样也是“全民待客”的积极参与者:出租车司机有了“谁也不能砸了淄博的牌子”的觉悟,烧烤店主也立下“为淄博荣誉而战”的誓言。
作为淄博所在的山东媒体,大众新闻客户端文章还进一步指出:再往深处看,淄博和哈尔滨都并非传统的以文旅为支柱产业的城市,他们走得都是扎实硬朗的工业路线,并都有过曾经辉煌的过去……立足这一现实,更能理解两座城市在面对流量时几乎倾囊而出的珍贵。转型的暂时落后没有让两座城市自弃躺平,反而鼓起了一股奋斗者的劲头,抓住任何机会,为重塑辉煌积累一切资源,除了资本、项目、商机,他们同样热切期待口碑、好评和人气。因此,在两座城市走红网络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两地干部担当作为破解难题的积极主动,企事业单位不推诿不回避把城市之事当做自己分内之事,乃至最普通的民众,都在努力向外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事实上,在元旦小长假之前,山东媒体《大众日报》就已经开始关注哈尔滨与淄博的共同之处。
2024年1月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江畔冰雪嘉年华园区内,美丽可爱的白色雪狐吸引了许多游客打卡拍照。IC photo 图
在2023年12月29日的一篇文章《被“南方小土豆子”包场的哈尔滨,会成为下一个“淄博”吗?》中,作者写道:两个城市的“旅游量级”还是不一样,单以人流量来对比,对淄博也不公道,也不意味着哈尔滨真的将淄博甩在了后面。虽然在“旅游量级”上,淄博有所逊色,但在“出圈量级”上,淄博显然更胜一筹。在游客好感度和社会受欢迎度上,淄博在国内绝对算得上是“扛把子”。至于淄博的出圈密码,也不是什么秘密,是对游客的尊重与呵护,把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放在首位,更是政府走心服务、商家诚信经营、市民热情好客共同构建的“政通人和”文明形态。
这里提到的“政通人和”文明形态,最早来自于澎湃新闻“理解城市”项目2023年5月陈良飞撰写的文章《理解城市|淄博:政通人和的政治想象》。
文章写道:按照中国的政治文化,不少民众对于政府的积极角色充满期待。在这一波淄博烧烤热潮中,由于淄博各级党委、政府的表现可圈可点,民众就非常容易在比较中建立起对淄博政通人和的政治想象。淄博应对得当,恰好在这个时刻提供了民众发挥政治想象的一个具体样本。当然,这不是一个“小政府”的样本,而是一个积极有为进取政府的样本。
延续这一思维,上述《大众日报》文章指出,哈尔滨,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淄博”,并没有明确答案,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更想说的是,淄博有淄博的好,哈尔滨有哈尔滨的美。哈尔滨,不必成为下一个“淄博”,只需要在学习借鉴淄博模式闪光点的路上,成为更好的“哈尔滨”,打造哈尔滨版的“政通人和”,使冰城成为冰雪中“最靓的仔”。
网友看法
1、网友批评也是一种向上力量:尔滨你早该解放思想,简政放权,落实服务意识,把冰城变成了更暖心的城市
2、网友潘多拉的盒子32:转发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