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中国证券报》30日刊发文章《从电动化到智能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新高地》。文章称,2023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有望达94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30%,持续引领全球风向。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一年,随着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加入“战团”,中国新能源汽车被注入更多“互联网基因”,加速从电动化驶向智能化的新高地。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小标题)智能车热销
12月28日,小米第一款汽车SU7发布,在汽车行业投下“震撼弹”。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重点介绍了新车的智能化技术。其中,仅自动驾驶投资就达到47亿元,团队规模超1000人,其目标是2024年杀入行业第一阵营。
小米汽车还发布了变焦BEV、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以及道路大模型等自动驾驶技术。其中,城区领航辅助NOA系统计划2024年年底开通100个城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关注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竞争加剧,主流车企都在加快智能化布局,争夺智能赛道“入场券”。2023年,华为更是用技术实力和火爆销量,告知同行何为“兵家必争之地”。
成都市民李向明本来是开燃油车的。2023年10月,网络上一段问界新M7自动避障、自动泊车的视频中,车辆操作连贯丝滑,看得他心头大热,当天就去家附近的专卖店下定。他说:“虽然交车还要等上一个半月,但为‘Dream Car’等待值得。”
智能化不仅是李向明的心头好,更是华为2023年在汽车圈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2023年9月,华为携手赛力斯推出问界新M7,新车一方面下调售价,另一方面搭载高阶智能驾驶、鸿蒙智能座舱等技术,超高的性价比立即引爆市场。
问界新M7一时间一车难求,记者在深圳、广州等门店采访发现,现在购买一辆问界新M7至少要等上两个月。为保障新车交付,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亲自进厂“拧螺丝”。截至目前,该车累计订单量已突破12万辆。挟此余威,华为推出问界M9,售价46.98万元起。短短两天时间,该款车型大定突破2万辆。
一战成名天下知,越来越多的车企主动拥抱华为。2023年,华为顺势将智选车模式升级为鸿蒙智行,合作伙伴扩大为赛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华为用先进技术和火爆销量为“智能车”打造出样板,未来有望赋能更多汽车品牌。
近期发布的新车型均将智能化作为重点提升方向,如2023年11月广州车展亮相的多款车型,包括理想MEGA、小鹏X9、“华为系”问界M9和智界S7、零跑C10、比亚迪海狮07等,发力方向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技术。
(小标题)竞争胜负手
记者调研发现,随着参与者不断增加,尤其是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下场,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将智能化看作是竞争胜负手,纷纷在此砸下重金、背水一战,原因是多方面的。
——争夺万物互联的入口。如果说燃油车是工业产品,那么“智能车”就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万物互联时代的流量入口。盘和林说,哪怕眼前造车不赚钱,车企实现销量规模效应后,可以通过流量变现。
“智能电动汽车将重现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变局。”余承东认为,自iPhone上市后,智能手机销量逐步提升,功能手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余承东预测,2025年将是“智能车”时代的分水岭。如果不抓住智能化的机会,最强大的公司也可能消失。
为了争夺流量入口,车企纷纷完善智能车机,提升用户感知体验。国内车企的车机系统比亚迪DiLink、广汽埃安ADiGO、蔚来NIO OS等,经过不断提升,已经摘掉过去“卡顿”的标签,融入丰富的AI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出行体验。
——电动化阶段基本完成。乘联会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约35.8%;2023年1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62.1%。电池、电机等电动化技术愈发成熟,在电动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电池安全和续航不再是困扰新能源车用户的痛点时,电动化的红利就基本上被吃完了。
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阶段,电池在综合成本中占比最高,这让以电池起家的企业掌握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得以领跑。短短几年时间,电池成本不断下降,安全性提升,产量越来越大,不再成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智能化商用条件逐渐成熟。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新能源车品牌崛起后,像之前智能手机的发展一样,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好体验的智能汽车,科技巨头华为、小米等入局将加速这一进程。
展望2024年,新能源车竞争进入下半场,智能化将成为决定比赛的胜负手。国信证券认为,华为、小米等入局汽车行业,或重塑整车企业竞争格局。
(小标题)驶向新高地
在电动化快速推进的基础上,加速驶向智能化的新高地,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也是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中国发展智能汽车产业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智能汽车既是战略选择,也是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智能化的发展不但不能慢下来,还要加快。他直言,目前中国汽车在电动化上先行一步,但要保持先行优势,巩固发展优势,还需要通过智能化形成新的竞争力,而中国也具备发展“智能车”的条件。
一方面,无论是传统整车厂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大手笔投入研发,进行软件和硬件科技的创新,在电子电气架构、硬件配置、软件算法上领先,并注重依靠用户数据和反馈不断优化配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庞大用户数据是其他市场不具备的,不仅给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研究的基础,也给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引领技术方向的底气。
另一方面,各方势力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招商证券表示,在网络通信方面,我国互联网、信息通信等领域涌现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运营服务能力位居世界前列,这些都为智能汽车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2023年,华为、腾讯、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大厂与车企联姻,甚至直接下场造车。凭借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各方跨界联盟将共同构筑我国汽车产业新优势。
政策层面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要加快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推动构建智能交通体系,为汽车智能化保驾护航,将对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智能化决定汽车革命下半场竞争的胜负。不发展智能化,电动化的先发优势也可能保不住。‘两化’同步,甚至要加速转向智能化,才能继续保持领先。”张永伟说。(完)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