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召开“开放型经济新形势、新趋势和理论创新——2023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对外开放战略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专题研讨会”。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华认为,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让中国的大市场成为世界的大机遇,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劲动力。在大多数年份,外资企业是我国进口最主要的力量,但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口额已经超越外资企业,成为进口的主要驱动力。为此,要发挥民营经济外贸主力军作用,既要重视出口,也要抓好进口。要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增强国际采购能力,充分用好民企活力强的优势,继续扩大对优质消费品和服务的进口。支持民营企业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内外会展平台,拓展进口渠道,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努力解决民营企业进口融资难、信息相对缺乏等困难。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双向投资的重要作用,以投资带动培育高能级贸易主体,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提升服务贸易水平的作用,加快服务贸易相关产业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林桂军教授聚焦气候变化。他指出,目前我国只注意到气候变化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如排放量的分配和欧盟的边境调节税,未在战略层次推进和适应贸易政策的改革。为适应即将到来的挑战,首先应该思考能源价格等改革,推动供应链全过程符合“生产过程法”的要求。其次,要积极研发新的环境和气候友好技术,加快能源替代,发展可再生替代投入产业。再次,做好应对欧盟边境调节税及环境技术和产品零关税的挑战。最后,尽快在RCEP启动环境与气候变化谈判,依托国际合作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幼文研究员提出,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开放型经济的变革,我们要考虑未来的对外开放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扩大产业开放、引进外资仅仅是其中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推动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商品要素数据流动型开放转变;二是从政策性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数字经济时代需要数据的跨境流动。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娟认为,欧美碳贸易规则短期内对外贸直接冲击不显著,但必须重视它对企业、产业、贸易格局、城市功能等带来的连锁影响。目前,上海出口产品的碳成本偏高,亟须加快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重点领域全产业链降低碳相关成本,建立高水平的绿色低碳供应链专业服务体系,开展高标准重点区域示范试点。
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罗长远教授考察了2018年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对美方企业供应链布局的影响,指出美国不断加征关税、升级出口管制和强化供应链审查,提高了供应链的成本和风险,受此影响,美方企业降低了与中国的供应链关系,初步呈现“中国+N”以及“在岸近岸友岸优先”的发展态势。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要统筹协调“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加快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在畅通的“双循环”中稳链、补链和强链。
上海海关统计分析处副处长李计融分析认为,今年前11个月,上海市进出口38606.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进口 22721.3亿元,同比增长0.8%;出口15885.6亿元,同比增长1.7%。当前,我国外贸内需偏紧、外需承压的形势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国际产能竞争进一步激烈,东盟、墨西哥、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与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黎峰研究员具体分析了江苏外贸情况。尽管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市场份额和“新三样”出口规模在增长,但并不足以弥补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及传统优势产业出口的快速下滑。对此,江苏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包括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制度型开放。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产业创新研究室主任庄珺研究员表示,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建设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要用足用好城市长期形成的开放优势,使上海成为持续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先行城市。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上海要坚持营造更加开放的创新生态,促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吸引国际人才,拓宽全球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的渠道,探索互利共赢的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李锋研究员认为,海南自贸港要实现国家赋予的宏伟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围绕一个核心,打破两大矛盾、实现三大转变”。“围绕一个核心”,就是尽快把自贸港制度优势转化为看得见的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打破两大矛盾”,一是打破自贸港面向海外“飞地”特点与海南经贸流量高度依赖内地的矛盾;二是打破海南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与自身创新要素相对稀缺的矛盾。“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举国体制牵引型发展向更大程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的内生型发展转变;二是从传统离岛型自贸港模式向依托超大国内市场的腹地型自贸港模式转变;三是从偏重口岸层面的全岛封关向实现资金、数据、人才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等转变。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孙立行研究员认为,今年多数月份进出口均呈现负增长,进口乏力的背后反映出内需不足,再叠加出口下滑,表明经济增长依然面临内外需求偏弱的双重挑战。尽管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RCEP协议实施等因素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但中国与东盟在一般贸易品上同质化竞争程度在上升。此外,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同比增速超过50%,但我国对俄出口比重还不到4%,远低于美国、欧盟。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娟研究员指出,在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汉堡和迪拜九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中,上海口岸货物额、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制造业增加值等货物贸易相关指标领先,但是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规模还有待提升。根据测算,2022年,上海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口额、出口额分别为440.4亿美元和543.1亿美元,而新加坡两者规模分别为1390.3亿美元和1638.3亿美元。因此,在数字贸易方面,上海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创新。
题图来源:新华社发(王一鸣 摄)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来源:作者:王珍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