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贫困生举报助学金名额被挤”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开来,受到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读学生小苏持续发布的有关“孤儿申请贫困助学金不成反遭欺辱”“实名举报贫困生评定舞弊”等视频引发热议。小苏称班内困难生助学金评定时,他作为“孤儿”未获得,而评上的学生中有的平日有高消费行为,他质疑这其中存在舞弊情况。
11月2日上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发布“学生反映助学金评定问题”情况声明表示,学校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进行调查核实,目前相关核查正在进行中。11月2日下午,小苏告诉记者,学校有关部门已联系他了解情况,承诺给他评定国家二等助学金(3000元左右),并调查其此前反映的情况。
小苏的助学金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但由此暴露出高校在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存在识别不精准、显失公平的问题,却值得足够重视。
像在该事件引发的讨论中,我们看到有网友反映“曾经为了申请助学金而上台演讲,大家煽情比惨”;有的高校通过班级投票选出谁最贫困,贫困生自尊不仅要遭洗礼,还需要周全人情世故。
出现“伪贫困生”,评定过程如同“选秀”,班级人人享有“剩余羹”等类似的助学金发放乱象,也不时见诸媒体报道。
助学金就当以“助学”为目的,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其功能定位本身就有“托底”的意思。
可如今一些高校助学金的发放,却让一些贫困大学生,在遭遇物质贫困的同时,还要面临精神乃至道德层面的考验,这显然违背了助学金的助学初衷,更把贫困大学生推入某种尴尬境地。
平心而论,对高校而言,把助学金发好,并不容易。既要有“硬指标”把关,如要求学生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开具相关证明等,也需考察学生日常生活状况等“软指标”。对申请助学金的学生需要充分地了解核实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有些贫困生碍于面子,并不主动如实反映情况。
可以说,让助学金发放做到“应助尽助”,对高校而言,显然是一项颇有挑战性的工作。
但高校就是要为学生服务的。助学金的发放,既是传递对贫困生的关爱,也是对高校办学理念、人文风采的展示。对牵涉学生利益的事,高校责任所系,责无旁贷。
更何况,助学金发放,关系到大学生对公平正义的感知,教书育人之地,不应让“助学金”变成“比惨金”,更不应“逼”着贫困学生自曝家底。
此前,一些高校通过食堂、超市等消费数据分析,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信息比对、向所在学院核实等方式,明确资助对象,悄悄往学生饭卡中打钱,既暖胃又暖心。类似运用数据分析,采取组合式“打法”确定受助对象的方式,不妨充分运用到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让助学金公平助学。
此次,因“贫困生举报助学金名额被挤”引发的讨论和关注,把高校助学金发放问题再次拉回公众视野。希望这次的舆论聚焦能被更多高校看见,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更便利、更有尊严地获得国家资助。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赵琳
网友看法
1、网友王者的皇冠:还有保障房不也一样
2、网友西天取经0:社会不良风气从学校开始就被污染了
3、网友龍灬炎:挤占助学金的“伪贫困生”还有多少?| 新京报快评[赞][赞]
4、网友匿名友友:才只是校园出现这种情况?我想说,多了去了,真正需要的领不了。全是人情世故
5、网友Graybalance:很多年前(十几20年前)就有这样非贫困生申请助学金的事了,我记得当时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1. 学校的贫困生总名额是固定的,原则上分派到各个学院,如果我们这边不申请,也是便宜别人;2. 现在哪有那么多真正很贫困生,我家虽然不贫困,但是也不富裕,而且村里愿意给我开这个贫困证明;3. 我学习也不差,领不了奖学金领个助学金是应该的。最后就是跟导员搞好关系,导员也做个好人拿着这些证明去领了这些助学金。反正记得我们班真正困难一些的是没拿到。
6、网友熊猫哪去了:这都是小数目,查查伪低保户有多少吧。
7、网友12零零:高中升大学。助学金应该更夸张。亲眼看到的,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严查一下。
8、网友青涩柳叶Jk:我们这里开豪车吃低保的可多了!在那说理去!
9、网友七夏海:教书育人的地方都如此不堪!!无奈啊!
10、网友奇妙风铃KJ:还有农村的贫困户也不一样,条件好的人才能领贫困金。
11、网友简单141087317:不只是学校,看看贫困户也差不多
12、网友王卫东163651792:辅导员是罪魁祸首。
13、网友卖国贼都是猪:这个“朱同学”算得上是吹哨人,是广大穷苦学生的英雄!![赞]
14、网友流水的传说:要严厉打击扶贫领域的腐败,绝不能轻描淡写处理了事,保障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存环境。
15、网友昆明HKS:这种学校贫困生,什么领低保的这种现象难道还少吗?开着奔驰,抽着华子,收着廉租房的租[捂脸][捂脸][捂脸]
16、网友包子40117:助学金就和慈善一样,有的真有的假
17、网友诗书漫古今:成绩班级第一,全校最穷没有助学金
18、网友心向往之1866:调查一下就知道了
19、网友石头107:我上学那会就是这样,助学金被班干部领走了,人还是城里人,那时候真的没有多少监管制度,很多靠老师的一纸推荐
20、网友青涩柳叶DX:奇怪吗?社会的真实写照!这,也许能让同学们更早地学会适应这个社会!或许不是坏事!我们没能力改变这个社会,只能更快地适应她!本人过来的体会。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