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专家:中国经济有三大机遇

10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张燕生在参加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分论坛时,发表了他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分析,同时他也谈到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三大机遇,即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及出口“新三样”的兴起。

当前,中国经济面对的挑战有哪些?

对此,张燕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对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恢复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行的过程。”

对此,他用三句话进行了概括:“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可低估”“经济转型升级所面对的困难不可低估”“新的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不可低估”。

但中国经济同样面临三大机遇。

首先,张燕生指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而动能就是创新驱动。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已经达到了2.55%(研发投入和GDP的比值),全社会投入的研发经费金额已经超过3万亿。“我们用研发强度看中国,用动能衡量,那么中国有三个处于完全同动能发展阶段的板块。”第一个板块就是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在内的6个省市,去年的研发强度都高于3%,“也就是说,我们的第一方阵,其动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阶段。”

“第二个板块,也就是研发强度低于3%的,一共有12个省、市。”他表示,第二方阵的动能仍然是投资驱动,但他们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在近年来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方阵的前六七个省,动能已经开始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

“还有第三个板块,他们一年投资创新的经费全部加一起,还不到广东省的一半。”他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讲,全国目前就区分出了创新驱动板块、投资驱动板块和资源驱动板块三个动能板块,“因此中国的发展一定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张燕生谈到的中国经济的第二大机遇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中国未来的发展核心就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北京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2000年中国的TFP(全要素生产率)占美国TFP的比重是29.7%,而到了2014年,这个比重上升到40.3%。“那我们就要问自己一个问题,2035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占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比重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他表示,为此,中国要靠技术进步来推动下一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第三大机遇则是出口“新三样”的兴起。张燕生表示,对比中国新经济和美国新经济可以看到,中国在把握数字技术革命、绿色革命、新能源革命方面非常努力。“我们出口‘新三样’,也就是电动车出口、光伏出口以及锂电池的出口已经成为中国出口和中国增长的新增长点。”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莫郅骅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