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安徽肺炎支原体感染重症患儿占比多

大皖新闻讯近日,国内多地医院接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明显增多,“肺炎支原体”词条频上热搜,“免疫欠债”“流行大年”等话题,持续引发网友密切关注。10月23日,记者从安徽省疾控中心了解到,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呈现出发生期提前、发病人群低龄化、重症患儿占比较多三大特点。

肺炎支原体感染就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吗?感染后会不会导致白肺?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疾控专家进行了解答。

今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呈现三大特点

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今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期提前。现有数据显示,今年9月以来,全国各地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都有所上升,超过往年水平。

同时,发病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占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但今年多数感染患儿年龄在5岁以下,呈现低龄化特征。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重症患儿占比较多。随着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儿童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导致大环内酯类耐药支原体越来越常见,外加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导致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难度上升。

不要擅自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生药物

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个头”介于二者之间,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均可以杀灭肺炎支原体。

“因为没有‘外套’,所以大家日常非常熟悉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对治疗支原体感染是无效的,而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通常为首选治疗药物。”疾控专家提醒,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易引起耐药,家长朋友们不要擅自用药,应在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感染后10%~40%会发展为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就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吗?答案是否定的。

疾控专家表示,肺炎支原体仅仅是病原学微生物的名称,虽然名字里有肺炎,却并非意味着感染肺炎支原体就是得了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引起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但多数感染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仅10%~40%会发展为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导致白肺吗?疾控专家介绍,有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肺部影像上显示有一片白色,大多是一个肺叶或肺段感染所致,主要是由于分泌物或者肺泡渗出所导致的气道堵塞,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实变。

疾控专家表示,这与医学上所说的“白肺”是两个概念。通常来说,“白肺”是指双肺弥漫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重症感染时,且进展迅速,其症状和严重程度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同。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不得带病上学

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预防?省疾控中心提醒,目前尚无肺炎支原体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日常要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勤锻炼等。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人员密集,加之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人群低龄化,是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控的重点场所。

学校、托幼机构要做到日常早预防、病例早处置,具体防控措施如下:做好学习、生活场所的清洁卫生和通风,定期打扫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区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学校师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健康知识宣传,倡导教职工、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打喷嚏或咳嗽时要主动遮掩口鼻、做好手卫生,提高防病意识;加强健康监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和病因登记追踪制度,一旦有师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引导其及时就诊,不得带病上课/学。

省疾控中心要求,学校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师生异常增多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学校要主动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工作,如每日师生健康状况随访和报告。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做好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储备和校内场所的日常消毒工作。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编辑 陶娜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