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张恒
春节来临,中小学陆续进入寒假时间。多地教师称,过年期间被安排在学校值班,受冷且无意义,质疑存在形式主义。除了值班,一线老师日常还面临各种开会、写报告、考核学习强国积分等任务。
2月3日,顶端新闻记者对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他认为,中小学普遍存在形式主义问题。根源是目前学校在管理体制上,被定位为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
储朝晖建议,应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理清政府和学校的责权边界,让学校回归专业机构的定位。
中小学校形式主义普遍存在
根源在于管理体制
顶端新闻:全国来看,中小学校的形式主义是否普遍?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储朝晖:肯定是比较普遍的,这与学校的管理体制直接相关。目前学校在管理体制上,被定位为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
学校、医院是相类似的是专业机构,专业机构与行政部门是两类不同的机构。行政部门的办事逻辑是从上到下布置指令,下级机构去执行。专业机构做的工作,是根据面临的主体对象需求,依据专业和规则确定行事程序。
比如医院接待病人,要经过检查诊断、判定病情、开具处方、治疗等流程。学校的工作也是封闭的环路,首先是了解学生需求,再进行后续的‘教学评’。老师工作的依据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而不是上一级的行政指令。
两者的运行机制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学校变成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来指令和支配,就把机构性质弄混了,很多的形式主义就是由此生发。这也是当下中小学很多形式化工作产生的根源。
顶端新闻:很多中小学教师说,对于各种形式主义不敢向上级部门反映,认为反映了也没有用。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储朝晖:老师不敢反映的原因,就是因为学校和主管部门是行政上下级的关系,没有一个第三方机构做判定。教师向上反映,相当于违反行政指令了。而学校作为行政指令的最末一端,最后还是要行政部门来判定。这是关键所在。
事实上,198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教代会作为一项制度被确定下来。
包括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称,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利。
但这项制度的落实比较慢。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对学生来讲,形式主义也造成自身难以成为学习的主体。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理清政府和学校的责权边界
顶端新闻:行政因素的介入,对教育带来哪些影响?
储朝晖:学校本身是专业机构,或者说是事业机构。只有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校才能够相对高质量地运行。如果学校完全是被动的执行者,都是靠执行指令,学校就不会专业,就不可能有高质量教育,进而影响到教育强国的建设。
我们2013年做过一项调查,有些地方每年给中小学发的文件达1700多份,这是严重超标的。这么多的发文,实际上是相关行政机构要显示自己的工作业绩。
我认为现在不会减少,因为体制没有变化。或者说,可能不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但是会去直接下指令或电话通知,包括各种各样的进校园活动,本质上还是指令。那么多部门都给学校下指令,学校不得累死了?
有些部门不发文了,直接给学校安排任务,有个原因是为了规避文号的限制。因为相关部门有规定,一年之内发文次数不能超过某一数量。
顶端新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储朝晖:应该从管理体制改革入手,让学校回归专业机构的定位。我曾参与编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到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最关键的就是要理清政府和学校之间的责权边界。
建议减少对教师发号施令,不要求教师去做不适合教师做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评比检查。现在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比较重,一些地方学校的自主权较低,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较低。要尽可能减少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清除一些和教学不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让教师专心从事教学工作。
网友看法
1、网友清风过耳26322617:欺负人呗。
2、网友一剑中的:说得太准确了!学校行政性事务辗压了专业性业务!校将不″校″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滴大大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